您现在的位置: 广藿香 > 广藿香分布 > 正文 > 正文

脉法一体火神门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10/21 18:53:07
白癜风的发病原因 http://pf.39.net/bdfyy/bdfjc/181126/6670968.html
用制南星,比如:示例一:张某某,不咳而喉咙有痰,鼻塞,鼻腔有不适感,与昨天爬山后感冒有关。食纳好,两手麻好转,腰后有点酸胀,小腹与两腿感觉有点凉,大小便如常,睡眠每晚3~5小时,入睡好,但醒的早。脉诊:左手~不浮不紧,沉取滞(气),肾脉弱;右手~轻取微微紧,脾胃紧,肺也紧;整体脉带劲象,微微有弹指。辨析:从症状上看有感冒了,且右手脉轻取微微紧也是明证,而且脾胃肺都紧。左手肾脉弱而力不够,比以前好一点,还有一点滞的感觉,说明阳气升发还是不行。整体脉有一点脉弹指感,这是化燥的现象。目前调整方法首先开表化痰调理升降,其次益肾温阳为主。处方(第一方祛邪为主):制附片80g(先煎2小时),生贡术(即白术)15g,茯神15g,法半夏20g,桂枝尖30g,山楂肉20g,石菖蒲20g,制南星15g,西砂仁15g,炙甘草15g,生姜80g,油厚朴15g。1付。那么,制南星与白芥子在使用上有什么区别呢?白芥子专开结痰。制南星化深痰,痰很深,咳不出来就用制南星。还有一味药就是马兜铃,马兜铃可以除陈油,什么叫除陈油呢?很多地方的人都吃老腊肉,腊肉吃多了陈油就会聚积,痰就会粘在嗓子上咯不出来,这个时候就用马兜铃。在临床上,患者有陈痰或有深痰的时候,我们常用毛化红+马兜铃+制南星来化深痰除陈油,马兜铃与制南星也可以交替使用,主化陈痰和陈油。比如:示例二:桂枝30,贡术15,砂仁15,陈皮15,南楂15,陈皮15,茯苓15,毛化红15+马兜玲15+制南星20,炙甘草15,生姜60。制南星还可以与白芥子、马兜铃、杏仁同时并用。白芥子开结痰,制南星除深痰,两者配合使用可以开膈;马兜铃解陈油,杏仁降气,两者配合使用可以快肠。这四味药联合使用可以使中州决渎上下分消,肺气通畅,天空清廊,上窍得其清,呼吸皆成自然。收起内容火神门讲座释文)前面一讲我们主要讲了右寸肺脉,这一讲我们讲右关脾胃脉。扶阳医学脉法体系中,脾胃的病脉大体是~紧脉、弱脉、滑脉、湿滞脉和气滞脉。现在呢,我们就从脾的生理入手,分析一下脾所主的病症,再抓住几个常见的脉象和常用的药,谈一谈右关脾胃脉的脉法药对应关系。第一组:苍白术、茯苓、藿香脾胃脉最常见的病脉是紧脉、湿滞脉、气滞脉、滑脉和弱脉。这一组我们重点讲术,茯苓和藿香。术呢又分为苍术和白术,苍术可以透达开通表里,常用于袪表湿。所以我们的脉诀里有一句话,叫做伤寒无汗用苍术,也就是用苍术加生陈皮可以发汗,相当于《伤寒论》里的麻黄汤法。阳虚证且太阳实证无汗之际,感受寒邪而表热,营卫之气不得畅达体表,致中焦升机降机多有不和,则要用到苍术。白术与苍术这两味药都是扶阳立法里的基本药物,苍术与白术两者的区别是:苍术祛表湿,白术祛里湿;苍术加生陈皮发汗,相当于麻黄汤法;白术加淫羊藿敛汗,相当于桂枝汤法。如果脾脉湿滞,可以用白术加茯苓祛湿。患者腿肿,也可以用茯苓利小便,从而使天气下而为雨,有利于消除腿肿。白术虽为坤顺之体,但其具有乾健之用,也就是说白术具备乾坤二性。在后天八卦里,坤土为脾,乾金为肠,故白术既能合于脾,又能通于肠。所以,白术既补脾之膏油,又能利水主升发而通二便,故卢太师曰“白术为补脾之正药,主运中宫,崇土燥土泄湿”,这里讲泄湿,自然是排泄。为什么在扶阳立法里常常要用到苍术和白术呢?这是由扶阳医学的立法基础决定的。桂枝法也好,附子法也好,其立法基础都是抓住了脾和肺这两个点,抓住足太阴和手太阴进行了基本组方的构建。我们来看看十二辟卦扶阳图,临卦和遁卦分别对应着脾与肺,与十二地支的丑和未相对应,正如《素问·五运行大论》里所说:“丑未之上,太阴主之”。这个太阴既包涵足太阴也包涵手太阴,也就是脾和肺,所以桂枝法、附子法的基本方里,我们都选用了白术或苍术。在桂枝法和桂附法里,其基本法结构里都有白术和桂枝。由于桂枝生离火而振奋心阳,火旺生土而得燥,燥能渗湿,气化增强之后自然可以宣畅升降之机,故卢太师曰:白术得桂枝尖,化气燥土,泄湿宣中。所以桂枝加白术的作用就是化气燥土,桂枝化气,白术燥土。白术常常与利湿药配合使用,比如白术与茯苓、法夏的配合。白术燥土,茯苓利水,故卢太师曰白术得茯苓燥土行水;又由于燥静则去风,淡渗可化湿,故卢太师又曰白术得茯苓风湿可解。由于白术健脾以升,半夏和胃以降,一升一降则交和,故卢太师曰白术得法半夏,和胃交脾,上下皆通。白术与大麦芽也常常配合使用,麦芽乃肝之本谷,木之气也;而白术则为土之用也;也就是说白术与麦芽配合,可以木土共荣,协和繁茂,故卢太师曰白术得麦芽,木土皆调,内外合一。大家看是不是这样。再看白术与淫羊藿的配合,在使用桂枝法袪邪将尽之际,这时肺脉紧象已经基本去除,我们常常会酌情去掉肺家药(比如山楂,石菖蒲,法夏)加上淫羊藿而引阳入阴。这里就包涵着白术与淫羊藿的配合作用,这个配合作用非常重要。卢太师说白术得淫羊藿“脾肺乃制,肌腠丰盈”。卢太师为什么说“肺脾乃制”呢?这是因为白术入脾,淫羊藿的作用是引太阳入太阴,太阴又分为足太阴脾和手太阴肺,再加上(脾)土旺也能够生(肺)金,故卢太师说肺脾乃制。为什么卢太师又说“肌腠丰盈”呢?这是因为脾主肌肉,肺主皮毛,土旺而金润,肌肉皮毛共得其养,肌腠自然丰盈。肺脾乃制这句话很重要,它是扶阳医学基本法的构成基础,我们在桂枝法阐释里会系统讲解。所以白术加淫羊藿的作用也非常重要,虽然我们在祛邪后常常只是加上淫羊藿只吃一付,但吃的这一付是调整方向的一步,是将由内而外调整为由外而内的一步。我们再看白术在附子法里的运用,卢太师曰白术“得附子、甘草、筠姜、淫羊藿佐之,中下皆温,先后并茂,是为标本兼治之法”。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因为附子、淫羊藿入肾;白术、甘草归脾;筠姜入脾也入肾;故卢太师曰“中下皆温”。又由于先天在肾,后天在脾,脾肾得补,先天后天均可旺盛,故卢太师又曰“先后并茂”。因为先天为本,后天为标,故卢太师将之称为“标本兼治之法”也。下面我们接着看看茯苓,关于茯苓的运用呢,卢太师说“因其入肺入脾,肺能通调,脾能转输,其功皆在于利小便一语”。在桂枝法系列里,桂枝可以宣化膀胱,白术可以上快胃口,茯苓可使沤渎之壅塞可行,也就是说桂枝可以外达,茯苓可以内通,术可以沟通表里,故卢太师曰,三者配合使用可以“内通外达”。在附子法系列里有姜、附助气化的前提下使用茯苓,由于姜温中焦,附子暖下焦,则茯苓利水湿的功能就会增强,就可以使上焦成雾,中焦成沤,下焦成渎,从而气化畅行,脏腑功能协和,内外气机畅通。故,卢太师说茯苓“得姜、附,使中下温暖,上下清澈,脏腑调和而内外安舒。”茯苓与茯神在临床使用上有什么区别呢?茯苓是生于大山之中的松树,经过多年的樵斫之后,松根的精灵之气抑郁不绝,便结成了茯苓,茯苓离根较远,精气也比较足。那么茯神呢?附根而生的就是茯神,也就是说茯神是抱着松木之根而生长的,大片茯神之中都抱着一根松树的根,也就是说茯神是有心的。由于茯神抱心以生,所以能入心宫,故卢太师曰茯神能“降心包之水,镇心宫之神”,也就是说茯神既可以祛心包积水,又可以安神。下面我们讲广藿香,广藿香产于岭南,气味芳香,能入脾胃,况且“霍者,万物盛长,垂枝布叶,霍然而大”,表明广藿香处于一种光明正大的状态。因此,广藿香可使邪气无处滋生,故卢太师曰广藿香能“香通脾胃,清洁尘氛”。又由于辛能通肺,尘氛清则膻中清静而自开,故卢太师曰广藿香“又通肺窍,又开膻中”。因为广藿香可以内健脾胃,外通皮毛,故卢太师又曰广藿香“能内能外,引膈间之秽浊,外出皮毛,上通鼻孔,下出魄门,为分清分浊之能使”。在扶阳医学立法体系中,广藿香可以与厚朴、法半夏同用,三者配合可以开胸膈,降冲逆,疏膜原。凡廊廓不清肺不洁者,胸膈不开上焦堵塞者,昏闷不解头目不清者,按照卢太师的说法都可以“以此开之解矣”,使清升而浊降,自然天空廓清。关于这一点我在临床上深有体会,我曾接诊过一位严重肾衰的患者,接诊时患者还剩下不到10%的肾功能,肌酐指数已近。他在住院时结识了一位同房病友,该位病友的病情比他还要严重,但他这个病友对西医治疗已经彻底绝望,抱着死马当着活马医的态度去了四川寻医疗病,没想到七个月之后肾衰基本痊愈,肾功能完全正常了。这件事对他刺激很大,后悔当时没有随这位病友一起去四川。后来他找这位病友要来了全部治疗处方进行研究,发现医生为这位病友开的方子基本上都差不多,都是黄芪党参为君药的处方,最后阶段再加上附片和添精的药物收工,也就是我们讲的黄芪党参综合法。于是,他便照葫芦画瓢,也开始吃他认为能救命的黄芪党参综合法。没想到这个方子他越吃越难受,越吃情况越糟糕,腿开始肿,血压升高,严重失眠,大便不通,胸廓堵塞,想打嗝又打不出来,难受至极,按照他自己的说法是想死的心都有了。我接诊后就给他处了下面两个处方,第一个方子就用了广藿香法,用广藿香与厚朴、法半夏配合,开胸膈,降冲逆,疏膜原,上焦堵塞者“以此开之解矣”。吃完第一付之后,中上焦的堵塞就缓解了,特别是胃顶,胃上逆的症状基本消除。这个时候,考虑到他肾衰严重,肾气欲绝,第二个方子我就把广藿香换成了附片,吃了三付大便也通畅了,中下焦也通了,这个时候我马上给他用黄芪党参法,他吃了之后就非常舒服。大家请看处方:处方一:广藿香15g、苍术15g、砂仁15g、白蔻15g、陈皮15g、法半夏20g、厚朴15g、茯苓15g、生姜30g。3付。处方二:制附片60g、苍术15g、砂仁15g、陈皮15g、炒小茴香20g、茯苓15g、法半夏20g、厚朴15g、炙甘草5g、生姜50g、大黄3g(另包),3付。好!苍白术、茯苓、广藿香这三味药我们先讲到这里,现在我们讲讲右关脾胃脉的燥湿问题。上一讲我们讲右寸肺脉的时候,主要讲了怎么治咳嗽,以及怎么化陈痰和袪陈油,讲了白芥子、制南星、马兜铃等药物的用法。这一讲我们讲右关脾胃脉,重点讲讲燥湿的问题。今后在《脉法药一体论》的讲座中,我们每讲一个脉,都为大家重点分析一个病,而且尽量把这个病讲深讲透讲明白,更多病的治法,我们会在“扶阳医学超白金课程”面授时细讲。好,现在我就与大家谈谈燥湿。过去我曾经讲过,袪湿的方法大体上有三种,哪三种方法呢?挖沟排水、太阳晒、风吹。比如地上有一滩水,怎样才能把地上的这滩水弄干净呢?挖条水沟把水排出去,这是第一种方法;用太阳晒,直接把这滩水晒干,这是第二种方法;风吹,刮大风把地上的这滩水吹干,这是第三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用铁锨挖一条沟,顺势将积水(也就是湿)排出去,比如茯苓这味药就像是一把铁锨,挖个水沟就顺势把水排出去了。桂枝法加茯苓,就是彭重善师父讲的行水法,也就是卢太师说的“其功皆在利小便”,利小便就是行水。用茯苓挖条沟就可以把这个水(湿)排出去,在桂枝法系列里,桂枝加茯苓就起这个作用。二是用太阳晒可以气化祛湿,比如苍白术。下雨之后地是湿的,太阳出来晒一晒,就可以气化祛湿了,地上的这滩水就被晒干了,这就是苍白术的作用。在桂枝法系列里,用桂枝加苍术或白术就相当于太阳,这是第二个方法。第三个方法是风吹可以行气去湿,比如藿香等风药,凡是风药都有祛湿作用,风一吹,地上的积水就被吹干了。藿香可以在桂枝法系列里使用,当然也可以直接用藿香法,但是这个风还是有区别的,那就是热风与冷风的区别,下面我们谈谈燥湿的另一个层面,苦寒燥湿。一般情况下扶阳医学是慎用寒凉的,但有的时候也会偶尔用到,寒凉药不当用时坚决不能用,但当用时则还得用,但使用寒凉药,只是权宜之计。举个例子,这个例子就是苦寒可以燥湿。湿这个病很缠绵,袪了又来,来了又去,吃药的时候好一些,药一停舌苔又厚腻了,久治难愈。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其中一种情况就是湿邪入里太深了,湿邪的时间也太久了,这个时候就会久治难愈。什么叫湿邪入里太深太久呢?举个例子,比如在露天广场的地面上有一大堆稻草,刚刚被雨淋湿的时候,整个稻草堆还没被雨水淋透的时候,这个时候天突然晴了,太阳出来了。这个时候你用太阳晒,用风吹,用铁锨挖沟排水,稻草就很容易干,湿就很容易出去,因为稻草堆没被水淋透,里面没有湿,湿都在外面。但是,如果下雨时间很久,整个稻草堆被雨水都淋透了,也就是湿邪全部都入里了。这个时候突然天又晴了,太阳照射在这堆水淋淋的稻草堆上,大家想想看,这个时候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我想大家是一定都有过这个经历的,特别是在农村长大的朋友,常常见到这种场景。这个时候啊,表层的稻草,也就是处在外面露天部分的稻草,可能会被太阳晒干。但是,里面的稻草呢?你把手伸进稻草堆里面去试试看?不仅湿还存在,湿漉漉的,而且还很烫,烫手!太阳的光热被里层潮湿的稻草吸收之后又化成了热,郁在里面。所以呀,很多医家一旦谈起湿,后面就加了一个“热”字~就变成了湿热。很多湿邪缠身的患者,其状况就象这堆被雨水淋透了的稻草,接着又可能被太阳暴晒过。什么叫被太阳暴晒过呢,有很多种情况,其中一种情况,就是在不具备服用姜附的条件下,过早地使用了姜附,不但湿邪未除去,又造成了身体内部的湿热。还有其他一些原因,比如饮食起居不常,肾气太弱等等。这个时候呢,舌苔会出现白底罩黄,有时还会出现外燥内湿的情况。什么叫外燥内湿呢?就是皮肤很痒很干燥,身体里面却很湿,也就是三阴经的湿很重。所以呀,这个时候你再怎么去挖沟排水,行气风吹,即便用太阳晒作用都有限了。大家在临床上有没有碰到这样的情况呢?我想你会经常见到这样的患者的。这时你从舌诊上看,患者的舌苔是厚腻罩黄的,有的患者舌苔腻得可怕,黄得可怕,特别是重病危病患者,比如很多癌症患者的舌苔就是这样。这种湿热太重太深的患者,肾气耗散太厉害的重病患者,当然还是要用挖沟、风吹、太阳晒这三大法宝去袪湿,但作用都非常有限,厚腻黄胎还是退不下去。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办呢?必须下定决心,适当用一点苦寒的凉药~用苦寒燥湿!文师太称之为置之死地而后生!当年我重病治疗的时候,也偶尔用了这个方法,下面我再细讲那个医案。苦寒燥湿是什么意思呢?因为湿的对立面是燥,燥是湿的反义词,燥和湿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也就是说用这个燥,就可以去治这个湿。燥和湿的概念就相当于寒和热,我们常常说寒者热之,热者寒之;那么再引申一下这个说法,在一定条件下,我们也可以湿者燥之,燥者湿之。那么,怎样才能在人体很深的阴经里形成燥的局面去治湿呢?有个很关键的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凉就燥!也就是说,凉能产生燥。天气凉了,秋天冬天来了就会燥,也就是说温度下降了,寒冷来了就会燥。所以就要用药形成一个寒冷的局面,这样才能产生燥,从而用这个燥去治那个湿。凉,就会产生燥,这句话很好理解,也很好体会,比如现在这个季节,秋天来了,温度下降了,因此天气就开始燥,阳明燥金说的也是这个意思。这个时候,假如你乘飞机从南方飞去北京,飞去大西北,一下飞机你就会感到这个“凉就燥”的气候,我每次秋冬天去北京,都不适应那里的凉燥,都会嘴唇结痂。怎样才能用药形成一个寒冷的局面产生燥,从而用燥去治这个湿呢?方法之一是用苦寒药。而且还要用能入阴经的苦寒药,让这些苦寒药在身体内部形成一个“凉就燥”的局面,就能去治很深的阴经里面的湿。燥能治湿,苦寒药才能形成凉燥,所以苦寒可以燥湿,也就是说苦寒燥湿也是治湿的一个大法。或许有人会问,热风能不能燥湿呢?热风可以转移局部的湿,但无法消灭湿。比如,你刚刚洗完头发,用电吹风就可以把头发吹干,但头发上的这个湿你并没有消灭,只是转移到空气中去了。再比如,房间地面上有一滩水,你用热风把这滩水吹干了,这个时候地面上确实是干燥了,但这只是局部的干燥,从整体上来说,地面上的水湿是被热风蒸腾到空气中去了。这个时候呀,房间内会湿气弥漫,甚至还可以看见窗子玻璃上都挂着水珠。对于人体来说也同样会出现这种情况,比如一个湿热非常严重的患者,如果温热药使用不当,同样会把体内的湿引得到处都是,就如地面上的那滩水一样,热风吹过之后地面干燥了,但整体上的水湿一点也没有少,其他地方又湿了。所以,如果姜桂附使用不当,患者舌苔会变得更厚腻,严重时还会出现血压突然飙升、头晕头昏、足肿等症状。年弟子班开课期间,我就接治过两例这样被误治的病人,两例患者一男一女,年事已高,病人中焦湿阻严重,却服用了大量的附子、干姜、肉桂,其结果是血压飙升,腿也肿了,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后果。我接诊后就用了广藿香法,二付药之后基本上腿肿消失,高血压也有缓解。这个处方的关键在于用石菖蒲解决肺脉紧的问题,大家可以自己思考,请看处方:广藿香15g、苍术15g、石菖蒲20g、南山楂15g、陈皮15g、砂仁15g、茯苓15g、木蝴蝶20g、生姜(自加)30g。3剂。所以呀,我们常常说,使用附片等温热药是需要条件的,前期工作没有做好,基础没有打好,盲目使用附片是会出问题的。现在有很多人呢,把使用温热药出现的种种不良反应,都归究于排病反应,这种说法是完全错误的。这种所谓的排病反应,其实是医生用药不当造成的,所以说呀,使用姜附剂要非常地慎重。我们现在继续说这个燥湿,从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出,热风并不能从根本上祛除湿,甚至还会带来湿。这个湿呢,是温度升起来之后蒸腾起来的湿,就如地面上的那滩水一样,蒸腾之后水湿更加弥漫。住在深圳的人都知道,一到夏天湿漉漉的都是水蒸气,像个桑拿房一样,越热越湿,很多内地人到了深圳反而不怕热,但很不适应这里的湿。但是一立秋,温度一降下来,燥就来了,天气也就没有那么湿了,这是广东地区特殊的气候造成的。因此,广东的中医岭南学派,也造就了很多治湿热的高手,他们的主要方法就是用寒凉。用燥去治这个湿,就要用冷风把湿吹干,因为用冷风才能把温度降下来,也就是才能把阳气降下来,从而形成秋冬的格局。怎么降阳呢?当然就要适当用一点苦寒的药,苦寒一用燥就来了,就能用燥治这个湿了。为什么严重的湿病会久治难愈呢?根本原因还是肾气不足,左尺重取至骨乏力乏神,人体的能量不足,就没有能力去气化而燥湿。重病危病,肿瘤患者,阳气都耗散得很历害,哪有能力去帮助祛湿呢?有些患者长期太阳证携带,一二十年都没有发烧过,而他自己反而还认为抵抗力强,认为自己免疫力强,所以感冒了从不发烧。其实这些人不是抵抗力强,根本原因是肾气太弱了,没有能力发烧而已。大家想想看少年儿童为什么会经常发烧呢?因为这些小孩子肾气足,抵抗力强,所以小孩子会经常发烧。大家再想想看自己的父母,年龄大了,有多少年没发过烧了?原因就是肾气太弱,没有本钱了,想发烧也烧不起来了。所以呀,肾脉太弱的时候,人体气化能力就不足,湿病就会久治难愈。这个时候呢,你再怎么去挖水沟,去用风吹,去用太阳晒也作用有限。如果肾脉太弱了,人体就没有能力形成气化而除湿,这种情况在临床上会经常碰到。重病患者,肾气弱的患者,湿病时间太久了,再加上失治和误治,这个湿病就很难治愈,当年我自己就是一个例子。这个时候临床上应该怎么处理呢?这就需要慢工出细活,不能急,我也把这个治疗过程称为反复折腾。因为中焦湿阻严重,你这个时候直接去补肾,直接去添精,是补不进去也添不进去的,效果不会好。就如同往茶壶里加水,但茶壶的盖子没有拿掉,这个时候水是加不进去的。怎么办呢?当然首先要把茶壶盖子拿开,也就是把中焦湿阻打通,然后才能往茶壶里加水。但这个时候问题又来了,由于肾气太弱而气化不足,人体没有能力去打通中焦,本钱太少了,能力太弱了,无法实现“引坎中之阳交于太阳”(卢太师语),当然也就无法根除湿邪。这好像是一对矛盾,什么矛盾呢?一方面是因为中焦湿阻而补不了肾;另一方面是因为肾气太弱而祛不了湿。袪湿也不行,补肾也不行,怎么办呢?有的人直接用桂附法,中焦下焦一起治,袪湿固肾同时进行,既祛中焦湿阻,又补下焦元阳。当然,这样治大方向也是对的,也有一定的临床效果,但终究不是上工,不是高手。我本人就经历了一个湿邪严重,肾气欲绝的过程,我当时的病情还不仅仅是湿病,应该说风、寒,湿样样都有,局部还表现有燥,表现有热等等。我于年7月1日患严重乙医院,8月1日突发严重急性心衰。从年至年间,高血压、冠心病、肾上腺皮脂醇增多症、腔隙脑梗、脑萎缩、脑动脉硬化、室心早搏、房颤、肿瘤……这些并发症接踵而至。那八年间,我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都没有治好我的病。那时的我,吃不好饭、睡不了觉、走不了路、说不了话,每当夜晚来临便鬼魅丛生,灾异迭见。我常常半躺在床上魂不守舍地苦熬到天亮,心底总有个声音在对我说:今夜可能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夜。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guanghexianga.com/ghxfb/640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广藿香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