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稻香的猪
山林里奔跑的鸡
浑身是宝的藿香
醉人的风光
........
生活在城市里的你
会不会对自由破土而出的小树
对花草无限向往
而这些悠哉的景象
在香洲区对口帮扶的阳春14条村随处可见
近日小编前往其中的9个村子一探究竟。
部分村落图(向右滑动)
“产业扶贫”驶上快车道
特色产业成瑰宝
香洲区在帮扶各村落时,以市场为导向,结合村情适合发展的产业;以问题为导向,引导贫困户积极参与;以效率为导向,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运作。
吃番薯木薯长大的鸡,林间自由奔跑
造和村位于阳春市西北部,距离阳春市45公里,全村人口共户,人。年5月份造和村工作队开展驻村工作以后,结合村子自身可利用的地理环境优势,建立了贫困户集体产业——土鸡养殖项目。
在山间林地里
自由生长的土鸡
据了解,该土鸡养殖基地总投资约万元,占地面积约四十亩,养鸡场围网平方米,鸡舍00平方米,年产肉鸡8万只,受益贫困户25户,贫困人口人。
让山地鸡在山林里自由觅食,这样养出来的鸡肉味鲜美、营养价值高,但苦于过去没有销路,而今加入了合作社,不用担心技术,更不用愁销售了。
项目除养殖土鸡外,还带动全村有劳动力贫困户和农户种植木薯、番薯,土鸡主要喂食木薯和番薯。解决有劳动力贫困人口就业,聘请村有劳动能力人口进行培训从事养殖工作,实现足不出村就能够就业。
堪称最幸福的“猪”被山水环抱
远远望去这一排白色的房子,你会想如此山水环抱的优美地方一定是个“度假村”?的确,如此雅致的“别苑”是用来享受的,但不是给人,而是一群可爱的猪们。
新风村养猪基地是珠海市香洲区对口帮扶新风村产业扶贫项目,目前有头饲养规模及25亩鱼塘,主要以肉猪饲养、家鱼饲养和禽类饲养为主要生产经营项目。该养猪场远离居民区,四周风景秀丽,通风良好,无污染。
如此生活环境,小编想留下与猪作伴
(更多美图向右滑动)
这里的生猪所饮用地下水含有丰富的矿物质,所喂饲料纯绿色,无添加剂。养猪场严格按照自繁自养方式进行生产,猪苗来源单一,无疾病,猪场卫生防疫环节不松懈。
肉猪的环境引人流连忘返,
而“二代野猪”的出现
也一度成了“网红”~
双凤村特种野猪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于年12月21日,现存栏野猪多头,产品主要销往广州、深圳、东莞等地,深受广大消费者喜欢。
二代野猪养殖基地
二代野猪自由自在的生活环境,也使它的肉质更加鲜香嫩纯、野味浓郁、风味独特、营养丰富。由于特种野猪平时食用都是青草、木薯、地瓜、玉米等天然环保食物,且是采取散养方式,口感极佳,不论是清蒸、炒、煎、做汤都美味无比。
更多精彩图片向右滑动
技术助力下苗孵化池成了“聚宝盆”
水口村位于阳春市西南部,距阳春市区约37公里,在驻村工作队在走访和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确定了以收益高、技术成熟、风险可控、在水口具有三十多年的传统产业鱼苗孵化作为主导产业。
更多基地图片向右滑动
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水口人就以家庭为单位孵化鱼苗。由于资金不足、技术有限,这种“单打独斗”的模式发展缓慢。香洲区投入财政资金10万元,打造水口村鱼苗孵化养殖产业基地。建立鱼顺专业种养合作社,扶持带动全村养鱼孵鱼农户共户亩,大家互通技术、共享市场资源、抱团取暖提高了竞争力。
品种改良,桑蚕养殖前景可期
石田村位于阳春市马水镇西北部,全村总户数户,养蚕户多户(其中贫困户16户),共亩桑田。据了解,种桑养蚕在石田村已有30年的养殖历史,但过去由于缺乏组织引导和技术支持,没有形成规模,难以形成稳定的收入。
近两年,珠海市香洲区驻石田扶贫工作队,结合石田村养蚕历史,在种桑养蚕产业上多方面努力推动石田村成为桑蚕种养基地。积极为农户们搭建购销服务平台,通过建立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和引进农业龙头企业等方式,进一步整合资源力量,完善产业运营机制,确保农户、贫困户有长期稳定收益。
更多图片向右滑动
百闻不如一见的藿香在这里
马兰村有种植南药广藿香的传统,过去受技术条件限制,难以形成规模和品牌。去年以来,珠海市香洲区扶贫工作队坚持产业先行的思路,让这条藿香村有了新的变化。
说起这个广藿香,其实在阳春马兰村有几十年的种植历史,珠海市香洲区驻村干部带来了资金和技术,并积极牵线搭桥,与企业合作,搭建购销服务平台,以保底价收购村民种下的藿香,期间公司还提供技术指导,帮助农户提高产量。
据了解,种植广藿香每亩收入约至元,种植成本约为1元。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只要种植2亩以上,以一家三口人计算,人均年收入可超过元。马兰村贫困户有83户人,如今已有包括贫困户在内的户村民参与广藿香规模种植,实现全面脱贫的目标在望。
绿色蔬菜打开富民直通车
盘新村根据本村的特色优势最终确定以蔬菜种植作为主导产业。
新年伊始,就发动村里种植大户,成立了阳春市盘新村专业种植合作社,加强种植户之间技术交流、市场信息共享等方面,提升盘新村蔬菜种植业的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到目前为止,已经启动户帮扶项目,涉及有劳动能力贫困户39户人,投入资金金额为84.6万元。
“教育扶贫”
力促精神脱贫
造和村小学
造和村的小学是改造后最明显的。这所建于年的造和分校,因年久陈旧,由珠海市香洲区对口帮扶、珠海市口岸广场发展有限公司出资重修,教学条件有了很大改善,学生由原来的9人,增加到现在的20多人,教育条件有了实质性的飞跃,村里的学校师生都很高兴。
认真听课的小朋友
打好教育脱贫攻坚战,不让贫困家庭孩子因教致贫、因贫失学。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公平且高质量的教育,以实际行动和优异的成绩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
孩子在新修的操场奔跑
孩子开心的使用教学用具
扶贫不仅要看为村子带来了什么,
更要看为村子留下了什么,
建立长效机制,
就等于成立了“不走的扶贫工作队”,
让村子可以长期稳定科学地发展!
阳春14条村在香洲区扶贫攻坚的努力下,
有了越来越多出色的成绩!
文末彩蛋,
欣赏一波来自马兰村的醉人美景,
有时间,我们一起来个阳春之行!
号称阳春市十大最美乡村之一的马兰村风光
版权说明:珠海香洲出品
编辑:于晓晓
图片:于晓晓
素材来源:香洲区扶贫办
我们不介意转载,但请注明出处,感谢支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