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凭借着
无与伦比的可爱成为全民“萌宝”,
它们是*完美的旗舰物种和伞物种,
还担起了环保宣传的重任。
大熊猫科研保护工作者说:
保护大熊猫,
根本措施是保护大熊猫的栖息地,
保护了大熊猫和它们的栖息地,
就保护了栖息地里面生存的成千上万的动植物。
我们希望更多人能够重视保护大熊猫,
需要让更多人了解大熊猫的相关知识,
了解大熊猫保护工作有哪些成果,
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
了解大熊猫要生存需要什么样的环境,
了解“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为保护大熊猫贡献自己的力量。
于是,
我们和大熊猫基地、保护区
联合研发的大熊猫溯源研学营上线了!
研学课程介绍
熊猫研学第一站
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雅安基地
基地介绍
碧峰峡大熊猫繁育基地是集大熊猫饲养、繁殖、科研、珍稀野生动物救护和科普教育为一体的大熊猫乐园,50多只圈养大熊猫在这里快乐生活。
基地建有大熊猫繁殖场、大熊猫幼儿园、医院、大熊猫科研所等20多个实验室和场所,园区山、林、竹、水相依,饲养、科研人员相随,体现一种“熊猫、竹子与人”的自然氛围。
科普研学课题
1
2
课题一
大熊猫的生长发育
课题二
大熊猫行为观察记录
课题三
圈养大熊猫饮食习惯
课题四
大熊猫的疾病救治
课题五
大熊猫的繁殖育幼
课题六
竹类分析
科普科研活动
1
2
熊猫粪便分析:大熊猫粪便也被称为“青团”,据说它带有“淡淡的竹子清香”,孩子们跟着科普老师来分析大熊猫的粪便,现场“闻一闻”青团的味道,了解什么是“咬节法”,“如何通过粪便成分分析判断大熊猫的健康情况”。
1
2
制作窝窝头:在基地工作人员的带领下,亲手学习制作大熊猫爱吃的窝窝头,了解大熊猫的饮食均衡体系。
种植熊猫食用竹:认识大熊猫爱吃的竹子种类,开展竹类分析学习,亲手为大熊猫“种下一棵竹子”,增强生态保护意识。
收获科普体验者证书
对于将来准备就读国际学校、国际课程的学生,准备申请海外中学、海外大学的学生来说,是一次高质量的Extra-curriculumacativities课外实践活动,是海外院校申请中的必要加分项。
熊猫研学第二站
大熊猫科学发现地-邓池沟
邓池沟是世界第一只大熊猫的发现地,也是野生大熊猫栖息的核心区。年,法国传教士、博物学家阿尔芒·戴维在四川省穆坪(今宝兴县)盐井乡邓池沟发现世界第一只大熊猫。
参访邓池沟天主教堂
1
2
保护区专业老师带领,走进邓池沟天主教堂,这里是最早发现大熊猫的法传教士戴维先生开展生物研究、传教和生活之所。
参访邓池沟熊猫园
1
2
这里的环境和气候更接近野生大熊猫生存的地方,熊猫与大自然高度融合,你可以在这里近距离观察半野生环境下的大熊猫。在这里,科教中心的老师将带你揭开大熊猫从科学发现到走向世界的历史过程。
野外徒步科考
1
2
走进蜂桶寨自然保护区,保护站专业老师带领,我们将在这里开展大熊猫生境调查、大熊猫同域分布伴生动物野外监测、安装红外相机等科考活动。
大熊猫栖息地保护
走进蜂桶寨自然博物馆,专业老师为孩子们解析大熊猫的进化史,聆听大熊猫栖息地保护人员分享亲身的熊猫保护科研经历。
熊猫研学第三站
硗碛藏寨·神木垒
熊猫老家的生态天堂
研学目的地介绍
神木垒是大熊猫栖息地世界自然遗产核心区和夹金山国家森林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宝兴北部硗碛藏族乡境内。神木垒有高山草甸、雪山湖泊、高山钙化池、红叶彩林等高品位的自然资源,原始森林的风貌保存得很好,轻松穿行在空气清新的天然氧吧,藏族牧民的牛羊,骡马甚至放养的猪儿在山坡草甸惬意地啃食牧草,让人觉得仿佛到了世外桃源。
走进硗碛藏乡一民族文化交流
1
2
向藏族同胞学习藏族口语,学唱国家级非遗“宝兴多声部民歌”,吃本地特色餐。
10公里高山徒步挑战
“神木垒”被誉为熊猫老家的生态天堂。这次研学,我们将走进神木垒,开启10公里高山徒步挑战,不仅仅是体能、毅力的考验,也是科学徒步知识的学习机会。专业的户外教练会带领孩子们做徒步前的准备、科学的热身、徒步节奏的把握、拉伸恢复、穿衣喝水等技能技巧。
熊猫研学第四站
古蜀文明一三星堆
研学背景
1
2
三星堆是迄今在西南地区发现的范围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城、古国、古蜀文化遗址。
三星堆遗址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昭示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
最近,三星堆考古新发现引发广泛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guanghexianga.com/ghxfb/9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