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广藿香 > 广藿香花语 > 正文 > 正文

实录给口罩做创可贴,这家老字号玩的什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4/12/21 11:16:51
<

正文共:字6图

预计阅读时间:10分钟

提起闻药和鼻烟壶,恐怕人们都不会感到陌生,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益德成闻药鼻烟已有多年的历史。可是,谁也没想到,这家百年老字号企业,却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给口罩做起了“创可贴”。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记者带您了解其中的故事。

博物馆里的另类“创可贴”

在天津市红桥区西沽公园,有一处古色古香的小院落,这里就是天津益德成闻药鼻烟文化博物馆。走进一楼大厅,橱窗里展示着各类来自海内外的闻药、鼻烟壶,其中不乏一些濒临绝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益德成董事长马卫东从一个纸盒中抽出一条“创可贴”,原来,这是益德成刚刚推出的闻药香贴。“这看起来像创可贴,但里面却蕴含着多味中药,只要将它贴在口罩上,就能在口鼻附近形成一个香气团,可以提神醒脑、清心开窍、畅通呼吸。”

▲益德成闻药鼻烟博物馆的展品

闻药,顾名思义,就是可以用来闻的药。关于闻药的医学功能,《本草纲目拾遗》中曾记载,闻药能“通官窍、治惊风、名目、定头痛,避疫尤验,可为药用。”而关于闻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久远的先秦时期,在很早的医学实践中,人们便积累了通过嗅闻芳香药物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经验。到了宋元时期,芳香药物的使用进入全盛,闻药的剂型日益丰富,治疗范围也大大扩展开来。明清时期,随着烟草的传入,出现了一种新型的闻药——鼻烟,它是在研磨极细的优质烟草粉中,掺入麝香等名贵药材,并在密封蜡丸中陈化数年以至数十年后而成。

据天津档案馆资料记载,益德成闻药始于康熙四十九年,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马卫东说,益德成闻药鼻烟的每道工序,都是手工制作的,而且制作工艺非常复杂,“我们只取临沂产的大叶烟的中间四片,然后加入辛夷、麝香、白芷、乌药等数种天然药材,晒制成烟坯后,再用石磨碾压成80目的细粉。然后选取每年4-10月的广西茉莉花,将鲜花与烟粉按1:10的比例混合,烟箱温度控制在30℃-36℃之间,每次的熏制需要10个小时左右。熏制一次后,重新晾晒、跑浮味,一次大约5个小时,一整套熏制周期大约需要半年的时间。”此后,熏制好的烟还要放在陶罐中储存,罐口用标明制作时间的毛头纸封严,放置四年以上才可上市销售,正式出售之前,还要用鲜茉莉再熏制一次。

▲益德成第六代传人马卫东(右)向第七代传人马一童(左)传授闻药制作技艺

年,益德成鼻烟曾被迫停产,直到20世纪80年代,第五代传人张园麟重拾闻药制作技艺。

年,曾从事传统医药行业40多年,在本市多家制药企业担任高管的马卫东找到了张园麟,正式拜张园麟为师,成为益德成第六代传人,肩负起重振“益德成”老字号的重任,益德成也成为国内唯一一家闻药鼻烟生产厂商。

为了让这项“老手艺”重新焕发生机,马卫东对益德成闻药制作技艺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在师父的口传心授下,他深耕传统工艺技法并进行实际操作,同时对未来发展做出规划,成立了天津市益德成文化用品有限公司和益德成(天津)闻药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大大改善了益德成闻药的生产条件。年,益德成闻药鼻烟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也被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基地。经过一番苦心经营,益德成闻药鼻烟,也在市场上形成一定规模。“我从师傅那儿接过来之后,从无到有,经营了10来年,到现在我们有家门店,线上我们也有两家。”

疫情前的“无心插柳”

闻药、鼻烟虽然历史悠久,但是毕竟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脚步。传统的制作及使用方式,开始暴露出一些弊端。益德成副总经理张松贞说:“按照传统方法煎熬中药,有效成分弄出来了,但是残渣里面还含着好多,而且它熬出来的液如果不再提炼的话,很快就挥发了。原来我们吸闻药的时候是粉末,别人用完了之后会觉得,是不是污染手、污染鼻子?”

为了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从去年开始,益德成在董事长马卫东的带领下着手开发新产品。“用超临界提取的方式,把药材当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然后再去进行剂型上的这种配置,比如说把它做成精油或者药膏。”

▲闻药精油萃取设备

为此,公司投入资金70万元,购进了粗粉机、超微粉碎机、超临界萃取设备和产品冷却设备,聘请了两位国内权威的技术专家。春节前夕,公司已经调试好了相关设备。在专家的指导下,精油小样也已经试制成功,就等着节后大干一场。然而,一场疫情却打乱了公司的计划。工厂停产,线下门店停业。随着国内抗疫形势日益严峻,董事长马卫东觉得,益德成作为一家老字号企业,应该做点什么。“益德成闻药主要用鼻腔吸,提神醒脑,清心开窍,所以很多朋友、同事也都觉得,我们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

给口罩做个“创可贴”

凭借自己多年在传统医药领域的经验,马卫东决定,以陈化五年以上的“本草馨”闻药为基药,增加广藿香、苍术两味中药,采用两步超临界萃取技术,分离出大分子精油和药物中的脂溶性成分,再调配成精油。然而,他们长期采购药材的河北一家大型药材集散地当时已经停业。怎么办?马卫东心急如焚,经过反复沟通,对方负责人终于同意给他们提供需要的药材。但当时物流受阻,对方提出由公司前来自取药材。

▲益德成闻药陈化室

一周之后,公司收到药材公司的取货通知,张松贞立即带人驱车去河北取药。四五天后,他们费劲周折,终于将需要的药材运回天津。

在设计产品的过程中,又一个难题摆在大家面前。现在人们都佩戴口罩,怎么才能做出一种能在口罩上发挥药效的产品?大家想到,能否做一个微型的香囊附着在口罩上?张松贞立即在网上搜索,找到了一个厂家,“他就是做口罩香囊的,把中药混配完了之后,做成一包茶叶袋那样,然后拿钉书器订到口罩的内侧。后来我说,一个是不好看,口罩上你弄香囊,那不成絮棉被了吗?里面鼓鼓囊囊那么多,戴上不好看,再一个,扎呼呼的。”

为了开发出一款既实用又舒适美观的产品,马卫东、张松贞等人绞尽了脑汁。突然有一天,马卫东无意中看到桌上的一盒创口贴,他一拍桌子,灵光乍现,“我们想了半天,要把提取的精油滴在药棉上,还要薄,还要美观,做个‘创可贴’不就行了吗!”

这个提议仿佛捅开了一层窗户纸,让大家都感到无比兴奋。张松贞又开始在网上寻找做创可贴的厂家。很快,一家在深圳做出口创可贴的厂家进入她的视野。“他打出来一条广告,他的创可贴能防水,在运动的时候都不怕,而且它是透明的。我说这个挺好的,然后就跟他联系。”

▲益德成新研发的闻药香贴

经过沟通,对方表示,只要把精油发给他们,他们就能把药附着在创可贴上,做出这个产品。但是,当时工厂都没有复工,这让马卫东他们非常着急。“他说我请工人得给人家双倍的工资,我说我们就是想在疫情中出一份力,价钱好商量。我们会把精油空运过去。”

张松贞的诚意打动了这家公司老板,当即决定招一部分工人回厂生产。20多天后,益德成闻药香贴终于从想法变成了现实。

只捐不卖,为什么?

闻药香贴试制成功后,益德成上下欢欣鼓舞,大家都认为,企业终于在疫情下找到了一条生路。副总经理张松贞写好了一个宣传片的脚本,准备向市场推广。但是董事长马卫东却做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决定:不急功近利,第一批产品全部捐赠!

在马卫东的坚持下,公司将第一批生产出来的箱共计个闻药香医院的医护人员。马卫东说:“当时隔离区里医护人员都防护得很好,但是他们在里边呆着,不敢去摘口罩,所以长时间这种憋闷,人的呼吸都很困难。”

益德成捐赠的闻药香贴在接受试用后,得到了医护人员的好评。马卫东又陆续将闻药香贴捐赠给湖北、天津、海南等地坚守在抗疫一线的医务人员和工作人员。后来,疫情从国内向国外转移,马卫东又将闻药香贴无偿捐赠给加拿大、墨西哥和瑞士的一些医疗机构。

一些机构在使用闻药香贴后想购买,但马卫东执意只捐不卖,这让公司销售部长很是着急,“疫情最重的时候,我们这个产品只要推出去,肯定有很大的市场,但是马总坚持要捐赠。说起来,我们错过了一个进入市场的最佳时机,但后来我们也认同了马总的这种想法。”

目前,益德成已累计向国内外捐赠闻药香贴1万多盒,共计20多万贴,累计投入多万元。有人觉得马卫东“傻”,错过了一次赚钱的好机会,但他并不这么认为:“因为这次疫情大家都不会忘记,历史也不会忘记。我们做这么一件事,也是给企业历史留下一个印记,在特殊时期尽到了一个企业的社会责任,我觉得花这些钱也是值得的。”

记者

孙昭荣

原标题:《实录

给口罩做“创可贴”,这家老字号玩的什么新花样?》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guanghexianga.com/ghxhy/1307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Copyright © 2012-2020 广藿香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