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热射病”
连日来,淮南持续高温天气,户外骄阳似火,人们有可能会出现中暑现象。“千万别把中暑不当回事,重度中暑引发的死亡不在少数。”安徽医院(医院)专家提醒广大市民,高温天气要注意防暑降温,特别要警惕致死性疾病——热射病。
什么是“热射病”
“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度中暑、重度中暑三种类型,重度中暑包括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三类。热射病是指因高温引起的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体内热量过度积蓄,从而引发神经器官受损,也是重度中暑中最严重的病症,病死率高。”医院急诊科主任、副主任医师洪德瑞介绍说,在高温天气,如果发现头晕目眩、心慌、注意力不集中、出汗、脱水的症状,就要注意是不是中暑。一般先兆中暑患者没有发热症状,在进入凉爽的环境、口服补液、休息片刻后,症状即会有所好转。先兆中暑症状进一步加重,有的患者会有38度以上的发热症状,即为轻度中暑,要及时进行降温处理,输液补液治疗。而热射病患者会出现肌肉痉挛、心悸、血压下降、抽搐、意识障碍、伴有40度以上的高热等症状。因为热射病病情重、进展快,一旦发现相关症状,要遵循“快速、有效、持续降温”的原则,尽快拨打,“边降温边转运”,千万不要认为是普通中暑而忽视,延误治疗时间。
“热射病”的危害
“热射病致死率高,大家一定要注意防暑降温,尽量防止先兆中暑、轻度中暑,避免病情发展到热射病阶段。”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主任医师徐胜告诉我们,如果中暑患者发展到热射病阶段,通常合并有多脏器功能的损害甚至衰竭,情况非常危急。根据发病原因和容易“中招”人群的不同,热射病分为经典型(非劳力型)热射病和劳力型热射病。经典型热射病常见于年幼、年老体弱者或有慢性基础疾病、免疫功能受损的人,他们一般是由于暴露在热环境中使机体产热与散热失衡而发病;劳力型热射病常见于炎夏中剧烈运动的健康青年人,主要由于在高强度户外体力活动中机体产热与散热失去了平衡而导致的。热射病患者救治需要转入ICU进行系统性治疗,一般会对患者进行降温治疗,用冰毯、冰帽、冰水灌肠、药物等快速降温;针对呼吸衰竭症状,会进行气管插管,建立深静脉通路,给予抗休克治疗等;及时实施补液,纠正患者严重的电解质紊乱状态;同时针对不同患者出现的肾功能、肝功能损害等情况对症下药,尽全力挽救患者性命。
如何做好防护?
夏季高热高湿,容易诱发中暑甚至热射病,如何做好相关防护?“老年人、小孩、孕妇以及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尽量不要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户外工作者不要在太阳直射下工作,特殊岗位人群要及时换岗休息,不要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洪德瑞主任介绍说,市民一定要养成“防暑”意识,加强防护措施,及时补充水分;户外工作者可以适当进食含盐饮料,防止水电解质的紊乱。高温下出现头晕、恶心、心悸、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不适症状,要及时进入凉爽、通风、干燥的环境,及时就医,预防发生重度中暑。
温馨提示
最有效的中暑预防措施是避免高温(高湿)及不通风的环境、减少和避免中暑发生的危险因素、保证充分的休息时间、避免脱水的发生。菊花、金银花、荷叶、薄荷、藿香和广藿香等都具有清热解暑的功效,适当饮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重症中暑的发生,也可以在发病的第一时间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责编童飞飞
初审孙继奎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guanghexianga.com/ghxhy/13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