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广藿香 > 广藿香花语 > 正文 > 正文

看村党组织书记如何当好领头雁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5/5/19 12:07:52

合利村沉香公园。张鹏飞摄

安乐村门口。张鹏飞摄

谢培君在强村公司成立仪式上发言。邓建青摄

黄君浩与村干部、网格员等沟通工作。受访者供图

编者按

人如涓涓细流,汇聚成群,是城市和社会繁荣的基础。城市的每一次蝶变,往往根植于一个个个人的智慧和实践。于是,当他们不断突破自我,便在各个领域播撒下希望的种子。

当城市的发展与人的奋进相融合,蓬勃向上、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就展现出来。正是这份力量,让城市不断突破边界,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生长。所以,我们希望从电白的一个个人物故事中,寻找城市生长的力量。

村党组织书记是乡村振兴“领头雁”。那村支书该是什么样子?

今年7月,茂名市举行村支书“百人课堂”,提到村支书全面提升能力当好“八个书记”。我们以此为标准,从电白区农村一线实践中,与两位表现较为突出的村党组织书记进行了对话,看看他们如何为乡村全面振兴发光出力。

●南方日报记者邓建青

观珠镇合利村党支部书记谢培君:

盘活沉睡资源壮大集体经济

“这次要以当地农村为对象,为集体经济发展制定运营方案,这些经验以后都能应用到自己村里。”笔者给电白区观珠镇合利村党支部书记谢培君去电的时候,他正在肇庆参加广东千名农村职业经理人培训计划的实操课程。谈及其中内容,谢培君的语气充满着期待。

年出生的谢培君是一名退役军人,从企业辞职后,他回乡当起了观珠镇合利村党支部的“兵支书”。这几年,谢培君带着村“两委”干部集中精力抓产业发展,围绕沉香产业大做文章,并大力建设蔬果种植基地,发展林下经济,实现村集体和村民收入双增收,为如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出了示范。

从问题到机遇的跨越

合利村是观珠镇最偏远的一个村,基础条件较差。谢培君笑着说:“这曾经是一条观珠墟‘搭客佬’都不敢来的村庄。”

年11月,谢培君被镇党委正式任命合利村党支部书记。“当时村里班子没有一点精气神,集体经济又是零收入,给我的感觉就是,什么事情都难做,什么也不关合利村的事。”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谢培君苦笑了一下。

从决定回乡当“村官”的那一刻开始,谢培君已经下定决心,“要让十几二十年几乎没有变过的合利村来一次大变化”。

但变化谈何容易!“没有资金,没有资源,没有运营,离最近到期的土地租赁合同都还有23年。”谢培君最初的想法是通过整合土地资源、发展特色产业、带领村民增收,他在整理村集体合同时发现存在超长期、超低价、租金浮动机制未建立等问题,便希望通过清理不规范合同的方式盘活土地资源,但旧合同多涉陈年旧账,清理难度极大。

困境,有时候也是机遇。但要实现从问题到机遇的跨越,需认识问题、分析问题。

“这两三年电白大力推动清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不规范合同,合利村应该是较早的实施者之一。”在上级相关政策的支持下,谢培君抓住了机会。他主持了与石材公司就山头租赁旧合同增加租金的谈判,多番努力之下,石材公司同意在原合同基础上每年追加10万元,“原合同还有13年,这样总计增加了万集体收入。”

这次成功的谈判,给了谢培君信心。他再接再厉,此后经过诉讼协商,又清理了一份租期过长、效益较低合同,原租赁合同涉土地总面积72亩,租金每年每亩9.4元,清理规范后,租金调整为每年每亩元,并逐年递增元,预计25年租期租金增加57万元。

谢培君说,他认为自己是一个务实型的村支书,注重实际效果,希望做一项成一项。但从过去几年的经历来看,他在务实之余,也不乏“激进”之举。

年,电白区在林头、观珠和沙琅三个基础条件较好的镇试点推行村干部奖励挂钩机制。谢培君借此机会先行先试,带领村两委干部认真排查村中资源,想方设法盘活岭头、鱼塘、水库、商铺、耕地、撂荒地等集体资产。不到一年,合利村就盘活复耕土地亩,整合零散土地62亩,引进种植大户、山林承包商、专业合作社等实行规模化经营。同时,合利村委会牵头成立专业合作社,并利用对口帮扶资金万元,通过村党支部主导、合作社实施、农户参与的运作模式,推动合作社种植木瓜、茄子、苦瓜等水果和蔬菜。

年,合利村争取到扶持壮大集体经济资金50万元。“我用50万元去撬动建设一栋电白沉香原材料合利交易中心发展沉香全产业链,总造价多万元。”如今,这栋大楼已落成开业,仍有多万的工程款未付清,但谢培君一点都不慌。他说:“建了大楼以后,我们有造血功能,肯定能还清。”

“如今合利村每年集体经济收入稳定在15万元以上。”谢培君看向围绕着山间的数十亩蔬菜种植基地,感慨道,“开沟筑渠,改良土壤,引进专业合作社,我们把荒地变成了致富田。”

打造沉香全产业链

观珠镇合利村“沉香公园”里,漫山的沉香树迎风招展。“我们要加快打造‘百千万工程’典型村,打造远近闻名的‘沉香网红村’。”谢培君描绘着自己的目标。

观珠镇是沉香特色小镇,合利村里闲置山林地多,有种植沉香的天然优势。谢培君想把沉香产业做大做强,但前些年只有部分村民零星种植,如何发动村民种植沉香,成为摆在他眼前的难题。

“我们山区村庄,各类条件不具备优势,作为村支书不起到带头作用,大家只会你看我我看你,会处于‘躺平’状态。”谢培君认为,村支书是村庄发展的领头羊,需要在各个方面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于是,他在自家14块山林地带头种植沉香超过1万株,同时组织成立专业合作社,带动村民共同种植沉香树。党员谢文龙种植了7万棵沉香,刘绍忠、谢鹏、杨洁等一批年轻党员也种植超2万株,带动村里种植超1万株的沉香种植大户超50人,总面积超亩。仅仅三四年时间,合利村便成为远近闻名的沉香种植专业村。

沉香树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我们村好多个村民,这两年卖沉香树收入超过万元。”谢培君说。

沉香种植初具规模,但如何延长产业链,并把握发展的主动权,是谢培君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谢培君在村委会旁的文化广场选了一块地,利用上级扶持壮大集体经济资金、村集体收入以及驻镇帮扶工作队帮扶资金等,建设电白沉香原材料合利交易中心,既有商铺进行出租,又能引入沉香茶叶、精油加工工厂,构建集育苗、种植、加工、电商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目前,该中心已吸引12个优质客商入驻。场地全部出租后,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收入20多万元。

今年,谢培君的视线又瞄准了“强村公司”。“我们村在试点推行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与村(社区)干部奖励待遇挂钩以来,积累了一定的企业运营经验,正好碰上区里推广‘强村公司’,我就想着继续发挥合利沉香原材料丰富的优势,建立强村公司,做大做强沉香产业。”

今年7月底,合利村的强村富民公司——电白区合之利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沉香原材料交易中心揭牌。目前该公司展销中心约60平方米,主要开发产品有沉香茶、沉香精油等。

强村公司由谢培君担任执行董事兼总经理,管理人员由村委会干部交叉委任,员工是村中的返乡创业青年、留守妇女等以合伙人方式加入公司,前期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同时也为村民提供了创业平台。

“以前在沙垌村做沉香生意,成本比较高,合利村这边一个月元租金,很划算。”第一个入驻交易中心的村民杨国兰说,他家的沉香树种在了合利村的山上,离家近,顾家又顾树,还可以节省运输、加工成本。

谢培君表示,接下来将积极推动沉香产品品牌化标准化,打造“核绿沉香”奇楠精油、“合之利”沉香茶等品牌,同时大力优化资源配置,推动资金、人才、资源优势互补,探索破解村级资源有限、承接业务受限等问题,让公司走上正轨、发挥效益。

电海街道安乐村党委书记黄君浩:

依靠组团力量解开治理难题

刚刚过去的台风天,在电白区电海街道,网格服务团队可能是其中最忙的群体之一。当地划分为56个网格,责任到人,由网格服务团队对危房围墙、低洼地带、在建工程等重点区域进行隐患排查,提醒引导群众远离危险地带。

电海街道是电白区“党建引领社会治理五级网格化管理”机制率先试点单位,又率先在全区推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模式。

“在网格化管理机制的探索过程中,安乐村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先行兵。”安乐村党委书记黄君浩说,借由网格化管理机制,这几年安乐村复杂的社情民情发生了巨大转变,乡村面貌大幅提升,基层治理更加精准。

组建服务团队

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有塘,有公园,有碧道,有百姓舞台……”家住安乐村的徐冬梅细数村里近年的变化。这些变化,曾经都是村里的难点、堵点、痛点。

电海街道约1/3的人口为外来人口,人口流动性大、城乡交错融合的特色突出,辖区基层治理较为复杂。安乐村是其中的典型,房屋陈旧、道路泥泞、卫生差。“污水问题特别严重,”年12月,黄君浩上任安乐村党委书记,开始致力于改善村里的人居环境面貌,提升基层治理管理水平。

电白区基层社会治理积极探索创新路径,打造“区—镇(街道)—村(社区)—村(居)民小组—住户小组”五级网格化管理格局,将社会保障、综合治理等工作全部统筹到网格内。五级网格化管理在电海街道率先试点,又将安乐村列为排头兵。

今年4月,电海街道推行“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模式,率先在全区以村(居)民小组为单位组建服务团队,团队成员以本村民小组的组长、代表、网格员、无职党员、五老等为主,并将街道包村干部、驻村第一书记、村干部、区挂点单位干部、挂点村民警和律师等科学分配到各村民小组,以“一组一团”方式深入开展“组团式”服务。

组团式服务工作能持续做细做深做优的底层逻辑,在于机制上的高标准谋划。黄君浩说自己是一个雷厉风行的人,而且对做事情有着很高的要求,“要求做到80分的任务,我会争取做到分。”

也正因此,每逢周三,黄君浩就会带领服务团队以“散步巡查监管”的方式,重点对辖区内路面环境卫生、占道经营等不文明行为进行巡查劝阻。巡查过程中,如发现存在垃圾散乱、“牛皮癣”、占道经营等问题,他们会及时将村道两边和房屋前后的垃圾、杂物、落叶清理干净,做到问题无遗漏、整改不拖延。与此同时,服务团队还起着“流动宣传”的作用。他们在巡查的同时积极宣传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护工作机制,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劝导村民主动落实“门前三包”责任,积极响应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基层治理千头万绪,社情民情也是复杂多变的。“村干部夹在上级单位和村民群众中间,两头难,不可能事事如愿。”黄君浩感叹基层治理的不易。他认为,只有不断组织群众力量,对症下药、把握住群众真正关心的问题,才能提升参与度,增强可操作性,“解开心结大于解决问题”。

“安乐调解室”是一个鲜明的例子。这个调解室由黄君浩牵头组建,他还邀请了一些退休干部加入担当调解员,常态化地进行普法宣传和纠纷调解,“这些退休干部对当地情况都非常了解,与村民之间的关系也不错,如此情况下调解工作往往可以顺利完成。”

如今,安乐村的变化已经发生。走入乡间,干净整洁的村道让人眼前一亮,民房建筑以建筑彩绘、屋顶结构等元素加以提升,村庄越来越美。

瞄准重点

化解纠纷盘活土地资源

“虎山村搬迁一事在年就有宣传了,当时大家基本都保持观望,年要正式搬迁,矛盾就显现出来了。”黄君浩说,电海街道地处电白城区边缘,征地范围较广,工农矛盾较多。其中最难的,要属久拖未解的历史遗留问题。

—年,为配合电白建筑总部基地项目建设工作,电海街道安乐村委会虎山村整体搬迁相关工作正式开展。为了让搬迁工作顺利开展,黄君浩和村两委干部充当其宣传员、调解员、服务员,全程陪同评估工作人员挨家挨户做测量评估和思想工作,仅用了4天时间就完成了43户农户房屋的评估工作,并且没有出现一起矛盾纠纷。

既要解决土地纠纷,也要将闲置的土地再利用起来。

九月正是藿香的采摘期,电海街道安乐村委会门前一片曾经杂草丛生、无人问津的35亩撂荒地,如今已华丽转身,成为了一片郁郁葱葱、香气四溢的藿香种植基地,年收益高达35万元,为当地村民开辟了一条新的增收致富之路。

过去,这片土地因多种原因被闲置,杂草丛生,满目荒凉。在街道的指导下,黄君浩带领村委积极探索特色产业发展之路。经过多方考察和论证,决定引入广藿香种植项目。其中,通过“龙头企业+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对闲置地进行联合开发,将其改造成种植基地,在壮大集体经济的同时,带动周边农户在“家门口”就业增收。按协议,与安乐村委会达成合作的农业公司将提供广藿香苗,在种植技术、种子化肥等方面提供支持,并承诺在藿香成熟后按照不低于市场平均水平的价格进行回收。这个种产销一体的供销模式,保证了藿香销售渠道及收益。

如今,广藿香终于迎来了丰收的季节,仅用不到8个月就成熟丰收,单株最大可达20多斤。九月,藿香花开满园,香气袭人。村民们穿梭在田间地头,忙着采摘、晾晒、打包,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现在是广藿香的采收期,预计亩产1吨左右,总产值35万元。”基地负责人说道。据了解,今年该藿香种植基地的产量和质量均达到了预期目标,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夜幕降临,电海美食城、奥体食街灯火亮起,络绎不绝的食客穿梭在夜市里。两处原本均是闲置土地,如今同样在街道和安乐村委会的努力下,勾勒出别有滋味的“烟火气”,点亮城市的“夜经济”。

“我们将以村委会为中心,继续打造商业圈。”黄君浩说,安乐村将继续整合村土地资源,推动乡贤代表参与乡村建设。目前,在虎山村,已利用26亩留用地,打造太古轩酒楼项目。“前段时间,电白区太古轩大酒楼项目已正式开工,建成后每年能为村集体创收近40万元,还能为村民提供就业机会。”黄君浩介绍。

“我们将抓住大力实施‘百千万工程’和绿美电白生态建设的契机,建设美丽生态、美丽环境、美丽经济、美丽形象、美好生活‘五美乡村’。”黄君浩描述着自己的未来愿景。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guanghexianga.com/ghxhy/136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Copyright © 2012-2020 广藿香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