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歌文化艺术
「原创精品美文赏读」
我想,但凡热爱文字的人,都以感性的方式去感受这世间的一草一木。不言不语,月下赏花人,独行莫偷泪。花,美丽而短暂,尤如我们身边的亲人终将慢慢离我们远去……临花低眉的女子,似离愁似忧思似挽留似自怜……总让人不伤而悲,命如花谢无常,想到这一场相遇,我们终归尘土,然后回忆也一同埋葬,连同那,花吻在脸颊的温柔与微笑……府身抚摸,像失去的青春无邪的眼睛,不禁,潸然泪下……——杨振
花香入鼻花味入心
文/咏樱
到深圳参加一个会议,跟老同学碰到一起,她也是爱花之人,看了我写的文章《枝头花正浓》,十分喜欢。她说她的屋顶种了很多的花,特别是三角梅,开起来一大丛,让人看了心中满是柔软和喜悦。我说:爱花的女人大多有一颗善良的心,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有心去欣赏一朵花的美丽。
她赞同地点头,微笑着对我说:你看过昙花开放吗?我家里的阳台上有一棵昙花,晚上十二点开花,为了目睹它绽放的过程,我守着她,都不敢去休息。昙花实在是太美了,晶莹洁白,好像圣洁的仙女,只是可惜昙花凋谢得太快,看到它一点一点枯萎,心都感觉到疼。
我说:你的感受我也有过。大学的时候,我们宿舍门口的走廊上种了一棵昙花,夜里起来看到它正美丽地绽放,紧张得不敢呼吸,生怕一呼吸她就凋零了去。女同学微微一笑:你我难怪如此投缘,原来我们有着相同的情怀,就是爱花惜花。我说:是的,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正因为我们情怀相同,才会惺惺相惜。
女同学认真地看着我说:你只知道欣赏花的美丽,可是你知道花的味道么?我愣住了:花的味道?她笑着说:不懂了吧?我记得大学教古典文学的老师是一个爱花的女子,有一天上课,她手上拿了两朵美丽的白色花朵走进教室,她问我们: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花吗?同学们面面相觑,纷纷摇头,老师笑了:我猜你们不知道,这是昙花,昙花开放的时间很短,昙花易谢,所以才分外可贵。你们知道吗?它的花瓣可以吃,把花瓣摘下洗净,放冰糖炖,吃起来又香又滑,很爽口。说完,她把手里的两朵鲜花一朵分给了男同学,一朵分给了女同学。
女同学们拿到老师赠与的花,非常高兴,大家争相欣赏那花儿的美丽姿态。回到宿舍,有人迫不及待拿了一个小罐将花瓣炖上,虽然没有放冰糖,可是花瓣吃起来依然滑滑香香的,十分可口。直到现在我还记得那次独特的吃花经历,生命中有些经历就是这么令人难忘,就像初恋,总是美好,让人不忍心念它一点不好。看到她那副认真的样子,我不禁笑了:你啊,像黛玉一样,也是一个惜花的情种。
其实说她是惜花的情种,我又何尝不是如此?看到花怒放,会欣喜若狂;目睹花飘零,会黯然神伤。由花想到人,想到人事的无常变化,往往痛彻心扉。所谓花无百日红,人无再少年,生命的短暂,青春的美好,总是会激发人潜意识下的万千思绪。
想到花,便想到去世的祖母,她是一个苦命的女人,三十岁守寡,拉扯大三个儿子,送掉一个女儿。即便命苦,她从不抱怨。我记得她喜欢用白色的花做花饼,放上一些白糖,用熬好的猪油放在锅里煎,煎好的花饼吃起来又香又滑,我吃完了还要把手上的油给舔了。小的时候家里没有零食吃,能吃到这样的花饼心里欢喜得不得了,跟新年拿了压岁钱一样。祖母还喜欢摘下月季花和茉莉花,晒干泡水喝。我觉得她是一个了不起的人,能从花身上得到乐趣,从花中品尝出十分的味道,这让我很是敬佩。
我对红楼梦中写到花可以吃的的情节印象特别深刻,《红楼梦》中的玫瑰卤子就是一种上品饮料。《清稗类抄.饮食》中“玫瑰卤子”制法:“将鲜玫瑰花去掉花蕊,把花瓣捣成膏状,后去涩汁,加入白糖腌制,瓷器收贮。饮用时随时冲,清香四溢之。”这样的制造花酱的过程折射出古人的生活态度和情趣,这种情趣是现在生活在快节奏的环境中的人们难以理解和感受的。
品味花之味,这是有生活情趣的人才会做的事情。我喜欢用玫瑰泡茶,香味绕齿绕梁,这是自然赐予的美好礼物。
(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咏樱,真名黄勇英,毕业于福建师大中文系,邵武一中高级教师,福建省作协会员,擅长诗歌、散文写作,散文在各级报刊杂志发表,诗歌《画心》、《那年的月光》入选《当代诗百家》,已出版散文集《带爱上路》。
朗诵者简介荆棘:河南郑州人,一个曾经的从事多年播音主持工作的广电人,一个曾经的更换过不同工种的工作者,有一个一直不曾放弃的梦想————用声音交朋友,用声音传递爱,用声音连接情,用声音陪伴余生!
——现代诗歌文化艺术
本期编辑:咏樱
《现代诗歌文化艺术》编辑部成员
总编:杨振
主编:咏樱
副主编:梦里花开
责任编辑:美美花落
朗诵团成员:荆棘花落杨柳依依
温馨提示、本平台长年征稿,诗歌、散文、书法、绘画、摄影皆可,原创首发将开通赞赏功能。(现代诗歌3-5首,古典诗歌6—8首,附00字以内个人简介,个人清晰生活照片-2张。)
2、作者投稿务必在稿件里注明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