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这个病,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妄闻型耳鸣,意思是完全没有这种声音,是患者的自己的耳朵,因为功能的改变,虚妄地“幻想”出了声音,我们今天讲的耳鸣,主要是这个类型的。
而另外一种是非妄闻型耳鸣,这是指确实有声音,比如耳朵周围部位有器质性病变,导致的耳鸣,这种耳鸣往往与心跳一致,而且通过一些仪器可以测量出来。
《耳鸣戏题》
宋·范成大
历历从何起,冷冷与耳谋。
人言衰相现,我以妄心求。
远磬山房夜,寒蜩陇树秋。
圆通无别法,但自此根修。
中国古代对耳鸣的论述很多,基本上都是这种耳鸣,这种耳鸣或者像蝉鸣一样,高亢而细长,有很多朋友形容,自己的耳朵里面像有很多只蝉在叫一样,不得安宁。还有的朋友形容,自己的耳朵里面嗡嗡的,搞得自己昏昏沉沉,头晕脑胀。
那么,这些耳鸣到底是怎么引起的呢?我们如何来识别呢?
耳鸣原因
1脾胃虚弱,升降失司
在中医经典《黄帝内经》里面,就认为耳鸣与脾胃有关系,内经认为九窍的问题,皆肠胃之所生。我们今天可能没有注意这点,其实,我觉得脾胃虚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耳鸣的诱因。
比如,很多人到了饭点不吃饭,饿着肚子工作,这会导致脾胃受伤,中气不足,而人体的气机的升降,全靠中气斡旋,脾胃正常,则轻清之气得升,浊阴之气得降,可是如果升降紊乱,则浊气在上,蒙蔽清窍,这样耳鸣就会产生。
我在现在患耳鸣的朋友中,观察到很多人都是饮食不节,胡乱吃饭,经常空腹劳作,因为工作可以午饭晚饭不吃的人。
那么,这样的人都有什么特点呢?
这种人的耳鸣声音会比较低沉,劳累过后会感觉明显,而且伴随着头晕无力。
著名中医大师干祖望老先生特别擅长耳鼻喉科,他自己也活到一百多岁才去世,是我们中医界的老前辈,他对耳鸣的论述非常经典,尤其是他认为对耳鸣的描述,对耳鸣的音调、音高的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信息。老先生的这个论述,对我们的启发非常大。
这种人精神倦怠,四肢无力。脾胃功能衰退,饭量少,吃饭以后腹胀,大便容易不成形。面色不华,稍微一动就出汗,感觉精力不足。脉大而濡软,舌质嫩胖淡白,最主要的是舌边有齿痕。
我觉得这样的朋友,应该放下速效的考虑,认真调理脾胃,认真吃饭,照顾好自己的中气。同时,可服用中成药,我建议早晨饭后服用补中益气丸,晚上睡前服用归脾丸。也可以用同样是李东垣创立的益气聪明汤调理,今天它的中成药的名字是益气聪明丸,有很多厂家生产。
如果有条件的,可以用石菖蒲六克、路路通九克,熬水,把这个水分成两份,分别送服两个中成药,这个石菖蒲和路路通是药引子。
我也曾经用黄元御的升降脾胃之法,效果也是不错的。当年录完《百家讲坛》,有位中央电视台的领导,说自己耳鸣很多年,几乎都是在补肾,可是没有效果。
我于是给他调理脾胃升降,用的黄元御的方子,效果非常好,他很奇怪,说为何耳鸣要调脾胃呢?我给他讲了其中的道理,他大为赞叹。
2肝火炽盛
我们的身体,与情绪的关系密切,很多人的耳鸣,除了正气不足,当然,那很可能是基础,但是同时,有很多人是因为生气而导致的。
所以,如果患者鸣声高亢异常,常有耳鸣的阵势宏大的感觉,那么,我们要问问,在患耳鸣之前,是否因为什么事情感到生气了,导致出现了肝气不舒的情况。
这种耳鸣,会出现阵发性的爆发,但是有的时候还可以忍受,有的时候则难以忍受。
此时,患者的症状是:头痛头胀,头昏眩晕,口苦,口干,面红目赤,心情急躁,失眠多梦,尿黄,大便或者干燥。舌质红,或者可以观察到尖边红。脉弦、硬、有力。
这种时候,治疗可以用龙胆泻肝汤或栀子清肝汤。龙胆泻肝汤有中成药,叫龙胆泻肝丸,这样的患者,如果能服用几天的龙胆泻肝丸,是可以控制住发展的。而栀子清肝汤方子很多,我在治疗甲状腺结节的文章里面介绍过,可以用来泡脚。
如果症状没有那么严重,只是因为情绪不佳有些耳鸣,可以用加味逍遥丸即可。
3心火旺盛
这种情况,其实与前面的是一个原因,都是情绪不佳,生气而来的,但是心火旺盛,往往与肾阴不足同时出现。
而且,我的经验是,往往心火旺的人,耳鸣往往出现在右侧,这是因为,心火本该右降,现在郁而不降;而肝火旺之人,耳鸣往往在左侧,这是因为肝气左升,现在郁滞不升。
心火旺的人,舌尖会比较红,容易心烦,容易出现口疮,小便黄赤。心火旺与肾阴虚,会导致心肾不交。
明代陈士铎在《辨证录?耳痛门》里说:“凡人心肾两交,始能上下清宁,以司视听,肾不交心与心不交肾,皆能使听闻之乱。然而肾欲上交于心,与心欲下交于肾,必彼此能受,始庆相安。倘肾火大旺,则心畏肾火而不敢下交;心火过盛,则肾畏心焰不敢上交矣。二者均能使两耳之鸣。但心不交肾耳鸣轻,肾不交心耳鸣重。”
这种耳鸣,是音调比较高,而且尖锐的。
一般来讲,是白天依旧耳鸣严重,可能心火旺的可能性大,而晚上耳鸣声音大,尖锐,则肾阴不足的可能性大。但是我觉得两者往往结合在一起的,调理的时候,要综合考虑。
至于调理,我特别推崇干祖望老先生的“泻离填坎法”,就是泻心火,滋肾水,他曾经在病案中用过这样的方子,我觉得可以稍微加减,推荐一下:黄连1.5g,淡竹叶3g,灯心草6g,酸枣仁、熟地黄、生地黄、麦冬、丹参、茯神、菟丝子、覆盆子各10g。
此方可以请附近的医生加减,思路总是清心火,滋肾水,效果非常好,我受益此法良多。
4单纯的肾阴不足
干祖望老先生认为,现在一提耳鸣,就是用六味地黄丸,或者是耳聋左慈丸,这是误区。
耳鸣实证居多,虚症其实并不多,这是老先生的观点。他认为有肾阴不足引起的,他说是肾精不足,但是多集中在老人那个年龄段,对于老人来讲,则虚症要多,甚至能达到百分之七八十。
但是我觉得,现代人们,消耗过度,衰老得早,肾精亏虚者也并不少见,所以,也要考虑这种情况。
这种耳鸣,鸣声十分尖锐,尤其是晚上,或者是捂上耳朵的时候。这样的人舌质红,舌苔很薄,甚至没有舌苔。手脚心热,心烦,夜里盗汗,脉搏跳的快,总之一派阴虚的表现。
这样的人,才可以服用六味地黄丸,或者耳聋左慈丸,我觉得如果盗汗明显,可以先服用两天的知柏地黄丸,然后再服用六味地黄丸,坚持下去。这种情况多是长期形成,因此也不必期望速效,一点点改善即可。但是只要方向对头,一定会改善的。
5痰湿为患
痰湿为患的也比较多,这种耳鸣,声音低沉,除非有痰火,有痰火的时候也会高亢,一般的痰湿耳鸣,多是声音低沉的。病的根源是气机不畅,壅滞了气血的运行,因而凝聚成痰。因此,调畅气机,补足正气,是根本的调理方法。
这种人的舌苔会比较厚腻,会舌苔满布,舌体也会胖大。同时伴随出现的症状,是头晕,脑袋像是裹了毛巾,身体容易肥胖,皮肤油腻,身体困倦,大便容易粘腻。
此时,如果舌质是白色的,可以用香砂六君丸,如果请中医开点有藿香、佩兰等芳香行气的方子更好。
如果舌质很红,舌苔是黄腻的,可以用温胆汤,去掉大枣,熬水泡脚,也可以化痰清热。
这个痰湿为患的情况,其实是脾胃受伤的一个结果。所以,最终还是要调理脾胃正气。
耳鸣还有很多证型,比如瘀血导致的,比如阳虚导致的,血虚导致的等等,总之,我们身体的任何失调,都会导致耳鸣,所以最根本的,也是需要根据身体的情况,来调整体质,这样耳鸣也会消失。
但是我们今天讲的,是耳鸣最重要的出现原因,我给总结一下,就是脾胃受伤,上火生气,肾精不足。这三个,其实并不会按照教科书,一个个单独出现的,往往,它们是混合在一起出现的,互为因果。
所以,等到疾病形成了,再去治疗,那是要看医生的功力的。现在国内治疗耳鼻喉的中医专家已经不多了,您四处求医,也未必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高手。
而如果能明白其中的道理,调整好生活习惯,保护脾胃,保护肾精,遇事想开不生气,提前预防,这才是真正的御病之道!
治疗耳鸣耳聋呢?五张妙方轻松解烦忧!
1清耳增听汤
主治:曾有耳内肿痛流脓史,或目前仍然间或流脓,听音不聪,头部欠清朗感觉者。
处方:金莲花6克,杭菊花10克,连翘10克(主);龙胆草6克,胡黄连6克,栀子6克(辅);骨碎补10克,紫草6克,乳香2克(佐);菖蒲6克,荷叶10克(使)。
加减法:若脓水多,可加蚤休6克(须用百合科的,市场每用拳参或独角莲代用,万万不能);若大便欠通,证又属实,脉实苔厚者,可加生大黄6~10克;若耳前耳后痛,且出臭脓,可加露蜂房6克,地骨皮10克。
注:耳内有脓者,须配合外治。
2宁耳止蝉汤
主治:耳鸣,听音欠聪,或睡眠欠佳,偏于阴虚者。
处方:珍珠母12克,磁石10克(主);苦丁茶6克,杭菊花10克,女贞子6克,干地黄10克(辅);骨碎补10克,紫草6克,牛膝10克(佐);荷叶10克,合欢皮10克,鲜金针菜叶4茎(使)。
加减法:若血压高者,加夏枯草10克,双钩藤10克;若大便干燥者,女贞子改为10克,再加火麻仁、全瓜蒌各10克。
注:金针菜叶,即晚间开黄花,可摘花当菜吃者,叶如兰花叶。另有一种早晨开花者,不可代用。
3通再聆汤
主治:耳聋,听力逐步下降,无药物中毒史,无流脓、耳底痛等症状。聋不久,有生效者;若聋已久,服之亦难生效。
处方:菖蒲6克,路路通6克,皂角针6克(主);龟板10克,青龙齿10克,远志5克(辅);牡荆子6克,骨碎补10克,百合10克(佐);葛根10克,荷叶10克(使)。
加减法:大便干者加女贞子10克,火麻仁10克;头痛者加蔓荆子10克,亦可加黄羊角用。
4解毒闻声汤
主治:链霉素中毒耳聋,日短者可生效,日久者难以生效。
处方:甘草6克,黑豆(打)15克,骨碎补10克(主);紫草6克,菊花10克,百合10克(辅);菖蒲6克,路路通6克,磁石10克(佐);荷叶10克,黄羊角屑3克(使)。
加减法:表情呆钝者,加龟板、龙齿各10克;大便干者加火麻仁10克,亦可于原方中加女贞子6克同用。
注:黄羊,即草原或戈壁滩中之野生羊群,其角在当地不加利用。锉屑用于中毒耳聋,有一定效果,但药肆不备,须托人代觅。
5活血返聪汤
主治:老年听音欠聪,头部少清朗感或略显阳亢之象者。
处方:骨碎补10克,红花6克,路路通6克(主);磁石10克,菖蒲6克,黄精6克(辅);干地黄10克,女贞子6克,百合10克(佐);菊花10克,荷叶10克(使)。
加减法:血压高者加夏枯草10克,双钩藤10克;睡眠不好者,加鲜金针菜叶4茎;大便干燥者女贞子改为10克,可再加火麻仁10克,全瓜蒌10克。本方亦可加入山萸肉10克。
食疗:零余子,即山药藤上之珠芽,俗称“山药果”,可煮熟去皮蘸糖食,大者21粒,小者35粒。
国医大师李今庸治疗耳鸣耳聋的验方
龙胆泻肝汤治少阳风热耳鸣耳聋
组方:龙胆草10克,黄芩10克,栀子10克,柴胡10克,泽泻10克,木通10克,车前子10克,生地黄10克,当归10克,甘草8克。
治疗:风热中于少阳,循经上扰,症见突然发作耳鸣耳聋或耳中肿痛,按之益甚,伴有口苔咽干,鼻塞头痛,大便燥,小便黄,脉弦数等。
用法:药10味,以适量水煎,汤成去渣,取汁温服,日2次。
二陈汤加味治痰湿阻塞耳鸣耳聋
组方:制半夏10克,陈皮10克,茯苓10克,甘草8克,苍术10克,菖蒲10克。
治疗:痰湿过甚,阻塞耳道,症见两耳闷胀闭塞,轰鸣作响,头昏重,舌苔白腻,脉濡等。
用法:药6味,以适量水煎,汤成去渣,取汁温服,日2次。
人参养荣汤治心营不足耳鸣耳聋
组方:党参10克,黄芪10克,白术10克,熟地黄12克,白芍10克,当归10克,茯神10克,肉桂3克,陈皮6克,远志10克,五味子8克,甘草8克。
治疗:心血虚少,心气不能上达于耳,症见耳鸣,按之则减,重听,虚烦失眠,心悸健忘等。
用法:药12味,以适量水煎,汤成去渣,取汁温服,日2次。
肾气丸治肾虚不足耳鸣耳聋
组方:熟地黄8克,山萸肉12克,山药12克,茯苓10克,泽泻10克,丹皮10克,附片3克,肉桂3克。
治疗:肾虚不足,不充耳窍,症见耳鸣如蝉,按之减轻,耳聋渐重,伴头晕目眩,腰酸乏力等。
用法:药8味,以适量水煎,汤成去渣,取汁温服,日2次。
中医说,血是气之母,气是血之帅。一个人长寿与否,就看他的气血是不是平衡。
胡维勤,国家领导人专职保健医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警卫局保健处主任医师。曾先后担任过朱德元帅、华国锋主席的专职保健医生,并在党和国家多次重大会议和活动中担任保健工作,被国务院评为“有突出贡献的医学科学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气血平衡寿命就长我们看一个人的身体健不健康,能活多久,不能光看他身体特别好的那一部分,还要看他身体最弱的那部分。
有位老首长,查体的时候发现肾脏里面有一个囊肿。当时是四十多年前,医院有核磁共振,结果去一查,不是肾囊肿,而是透明细胞肾癌。
大家知道,肾癌如果说不好好治疗的话,非常危险,寿命肯定不会太长。但因为他是发现的比较早,而且也经过科学地调理,去世已经九十六岁,而发现的时候只有七十岁。
这说明短板经过调理,你的寿命就长了。而调整你短板最好的方式就是调理你的气血。
朱德元帅与胡维勤
分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
先天之气就是我们常说的元气,是爸妈给我们,本来就存在身体里的气。
后天的气被称作中气,是我们吃五谷杂粮后,通过运动产生的一种气。
是我们人体当中先天存在的。中医认为,血跟肾有关系,肾主骨,骨生髓,髓就生血。所以,肾气虚了以后,血就是不足了。
血是气之母,气是血之帅。气血平衡,寿命就长!这是胡老做中央领导保健医生几十年的心得。我们怎样判断自己的气血平不平衡呢?
胖人补气瘦人补血气是人的动力,气足就可以把体内的脂肪垃圾给排泄掉。如果气不足排泄不畅,脂肪就会在肚子上堆积。堆积在血管里,就会引起动脉硬化。堆积在肝脏中,就会引起脂肪肝。
脂肪就是没有被气消化掉的垃圾!很多人到了中年为什么会肥胖?就是因为他的气比年轻时候少了,没有办法把脂肪给代谢走。而气不足的主要原因,就是中气不足,也就是脾胃功能不好,运化出了问题。
血不足就阴虚,阴虚就火旺,火旺就会加快体内脂肪垃圾的代谢,同时也会把一些正常的营养成分给消耗掉。
所以,无论是胖子还是瘦子,补气还是补血,最根本的都需要补脾!
脾胃虚不虚看手、看眼、看舌头1、先看手上的食指,食指反映了整个脾胃功能的情况,如果食指有弯曲变形,根部有酸痛感说明你的消化系统功能出现了障碍。
特别是在商阳穴和前头穴这两个穴位所在的食指关节处出现硬块、结节、色变,都说明脾胃虚弱得比较厉害,平时可以多按揉这两个穴位,有保健作用。
除了看食指之外,还要将十个手指并拢,看手指间有没有缝隙。如果手指根部缝隙过大,就是人们所说的“漏财手”,长了这种手的人,90%脾胃都不好。
2、中医看一个人的脾胃是不是虚弱,可以通过眼睛的下眼睑是否有水肿来判断,也就是人们俗称的“大眼袋”。如果这个人总是眼袋水肿,就表明他的脾胃虚弱。要想彻底消除眼袋,必须先补脾胃,脾胃强壮之后,运化才有力量,身体的水湿会慢慢减少,眼袋就会慢慢变小甚至消失。
3、通过舌头来判断脾胃是否虚弱,有很高的准确性。脾胃不好的人舌头通常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舌的体积比较胖大;
第二,舌头两边有凹陷下去的齿痕;
第三,舌表面中间有一道竖着的深深的沟;
第四,舌头表面有裂纹;
第五,舌苔厚腻、或者发黄。
食疗补脾胃四宝粥莲子肉10克左右,山药要20克,薏米仁要30克,芡实10克左右,加一两把大米,熬成粥,早晨就吃一碗这个四宝粥,晚上还可以再喝一碗。
根据我很多病人的反映,吃了这个四宝粥以后,有的是一个礼拜就发挥作用了,有的要半个月,脾胃慢慢就好起来。
除了吃四宝粥以外,还要注意脾胃特别怕冷,怕湿,也怕撑,怕甜,所以说不要着凉,不要吃得太多,不要吃得太甜,潮湿的地方要少去,另外酒要少喝,辣要少吃。
本文根据《万家灯火》胡维勤主讲《胖人补气瘦人补血》节目整理
附:16个补养气血简单方法01
脾之色为黄,面色黄说明脾胃出了问题——本草说:"枣为脾之果脾病宜食之。"为了利于吸收,我们可以把它做成膏。
做法:大枣(g),去核,加水煮烂,熬成膏状,加红糖拌匀,储存在冰箱中。早晚两次冲服,每次15g。不要凉吃。坚持下去,脾就会重新运化气血,面色也会有很好的改观。
02调补气血玉灵膏:
取龙眼肉g,西洋参15g,白糖适量。将龙眼肉捣烂如泥,西洋参研末,二物连同白糖一并拌匀,放密封的瓷器内,置锅中,用文火蒸2小时即成。
每次取1匙,开水化开吃下。每日早晚各1次。此方出自清代名医王孟英的《随息居饮食谱》,调养气血效果甚佳,益心脾,补气血,安神益智。
03
气血不足的表现:
1、脸色苍白、皮肤暗淡;
2、头晕眼花、疲惫;
3、皮肤干燥、易脱发、指甲易裂;
4、心悸胸闷;
5、手脚发麻发凉;
6、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胀腹泻;
7、女生月经过少。
这样做:大枣一日3颗补血;山楂泡茶通气;熟地黑豆各一把煮水加冰糖饮补血;黄芪熬粥汤补气;莲藕活血。
04
压力大,脾气大,很容易成黄脸婆,气色差,脸部肌肉僵硬。很简单的方法是:赶紧揉耳垂;常常揉耳垂!把耳垂揉到发红发热,可能立刻就会有头面部气血变畅通的好感觉。耳垂对应的正是人体的头面区域,提神醒脑,防衰老。
05
每天揉腹一百遍,通和气血裨神元——腹为人体“五脏六腑之官城,阴阳源”。揉腹,即来回搓擦介于胸和骨盆之间,包括腹壁,腹腔及其内脏。
先用右手大鱼际在胃脘部按顺时针方向揉摸次,下移至肚脐周围揉摸次,再用左手全掌揉摸全腹次,最后逆向重复一遍。
06
内经说:女子过了35岁,大肠经和胃经的气血就逐渐不足,由于这两条经都上行于头面发际,一旦经气衰退,面色就开始憔悴,头发就开始脱落。
所以要想面色红润,头发浓密,胃肠的气血就需充盛才行。常吃山药薏米芡实粥,最长肠胃气血;多敲胃经大肠经,养颜防老。
07
每天练5分钟甩手功,会感到神清气爽,精神抖擞——很多师兄用此功治好神经衰弱、失眠、健忘等。
具体方法:马步,十趾轻轻抓地,微微提肛,舌抵上腭。缓缓上抬手臂至与肩平行,再自然甩落至身后。1次5~10分钟,1日2~3次。这套动作可以活动手三阴手三阳六条经络,因此能调节气血,平衡阴阳,升清降浊。
08
腹部赘肉严重影响气血运行,捏揉很疼,指下呈泡沫状,这是垃圾脂肪,不能给身体提供能量,反而影响气血运行,坚持捏揉可去除。
正坐位,双手由两肋开始充分捏住赘肉捻揉三下(前几日要忍住痛,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然后依次向肚脐方向捏揉,每日2次,每次10分钟。除赘肉,坚持是关键!
09
艾灸劳宫调理假性近视参考——近视与肝肾不足,气血不充有关。调理时应补益肝肾为主。劳宫穴属手厥阴心包经,手厥阴心包与足厥阴肝经相表里并互相络属。
"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肝开窍于目,肝的精气盛衰,直接影响视力强弱,灸劳宫可促进肝的功能,提高视力。
10
脾好才能容颜靓——脾胃功能健运,则气血旺盛,面色红润;反之,脾失健运,气血津液不足,人必精神萎靡,面色淡白。
脾运障碍者宜用红枣茯苓粥:大红枣20枚,茯苓30克,粳米克。红枣洗净去核,茯苓捣碎,与粳米共煮成粥,代早餐食。可滋润皮肤,增加弹性光泽。
11
气血双补食疗方:每天早上,花生仁5粒,红枣3颗,核桃仁1个,嚼服,然后用温热水送下,安静地坐上1-2分钟,即可。
长期坚持,补养气血的效果非常明显。食物虽少,动作也简单,但这里可谓是五行具足,有效补气血!
12
亚健康的食疗方:
①气血虚弱,免疫下降:黄芪泡水饮或炖食。
②面色萎黄,唇淡:大枣粳米熬粥。
③消化能力下降:经常咀嚼党参,党参能健脾补气。
④睡眠质量差:百合、莲子、酸枣、茯苓都有养心安神作用,可炖汤或熬粥食用。
13
用搓热的两手掌按住面部,手指向上并拢微曲,做洗脸状向下、向外捋擦数十次,可“令人面色有光泽,皱斑不生,行之五年,色如少艾”。
手足三阳经脉皆经面部,尤以多气、多血之足阳明胃经分布最广,故本法可使气血不衰,五臓得养,早晚各一次,华颜永驻。
14
常灸神阙,百病自灭——神阙为先天之命蒂,后天之气舍,经络之总枢,乃养生保健要穴。
养生谚语指出“常灸神阙穴,百病自会灭”,在脐部施灸(直接灸或隔姜灸),利用此穴皮肤薄、敏感度高、吸收快等特点,借助艾火热力,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防病驻颜及养生延年。
15
美容秘诀与“养血”密不可分:古籍常说“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
三七还具有活血、止血的功效,而老年斑往往是气血不足的表现,因此常服三七能让气血通畅,养颜、祛斑。皮肤黯淡,有斑者可每天吃1-3克三七粉,混在水或粥里,搅匀后喝。
16
按揉三阴交,有助于打通人体淤塞,保养子宫和卵巢,调月经、除斑、祛皱、祛痘,治疗皮肤过敏、皮炎湿疹。经期前3天开始每天按揉三阴交,坚持3个月,可缓解月经不调、痛经。
按揉时,将拇指直立放在穴位上,先向下按压再揉,每次1分钟,停歇后再揉。此穴可调畅人体气血运转,孕妇不能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