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次上海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上海中医院会同上海市新冠肺炎中医药防治专家组,制定推出了独具海派特色的中医药预防方案。基地面向全市全人群、全覆盖的中医药预防干预工作,已累计向各街镇配送超过万人份中药预防方药。其中,中药代茶饮针对新冠上海发病“湿热毒”的病机特点,在强调辨证预防用药提高疗效的同时,注意药食同源药材的应用提高安全性,在本次上海抗疫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今天医院肺病科主任、国家中医药疫病防治基地副主任、上海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和科技攻关组成员张炜,一起去了解一下中药代茶饮的源流吧。
历史悠久
未病先治
中药代茶饮简称“药茶”,属于传统中医治疗方法的范畴,有着悠久的传承历史。我国早在东汉时期就开始应用中药代茶饮,《桐君录》记载檀叶、大皂、李、瓜芦木为代用茶。而“药茶”一词,首见于宋代王怀隐《太平圣惠方》卷97“药茶诸方”篇,盛于宋代,成熟于清代,经过历代医家和养生学家的应用,其应用范围较广,以其配方精简、饮服方便、药效充分、口感甘淡等优点,已经成为防病治病与养生保健的一种特色制剂,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治未病”理论指导下,藉由传统医学优势,以提高人体正气、预防疫毒侵袭为目的的海派防疫强身饮,颇具特色,疗效显著。
益气固卫
清热化湿
中医学认为,疫疠之邪经口鼻而入,传染性极强。《素问·刺法论》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由此具有“益气固表,清瘟解毒”功效的中药,可避免疫疠之邪的侵入和传变,从而起到““未病先防”的作用。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具有传染性强,临床症状相对较轻的特点,初起以湿毒夹风热,侵袭肺卫为主,预防以益气固卫,清热化湿为核心。
曙光防疫强身饮以《医方类聚》玉屏风散、《温病条辨》银翘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藿香正气散化裁而来。方中黄芪甘温,内可补肺脾之气,外可固表止汗,颇具益气实卫固表御邪之力,补肺气而固腠理,实卫气而御外邪,故为君药。金银花气味芳香,具轻宣疏散之性,既能疏散风热,清热解毒,又能避秽化浊,走表而祛风邪。黄芪得银花,则固表而不留邪;银花得黄芪,则祛邪而不伤正。芦根外可清气分卫分邪热,内可清热生津而无恋邪之弊,常与金银花等疏散风热药同用,共为臣药。广藿香辛温芳香,外能发散表邪,内能化湿祛浊,辛散而不峻烈,微温而不燥热。紫苏叶辛温发散,外能解表散寒,内能宽中醒脾,并助藿香外散风寒,共为佐使之药。
纵观全方,补中寓疏,散中兼补,寒温并用,相反相成,重在益卫固表,芳香避秽,清热毒化湿毒,共奏扶正祛邪之效,正切合了本次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的发病病机。在中药代茶饮苏香饮中,以人参易黄芪,增强了健脾益气的作用。
用药轻灵
安全有效
《灵枢·寿夭刚柔》载:“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弱有强,有短有长,有阴有阳”,因此要“审察其形气有余不足而调之,可以知逆顺矣”。曙光防疫强身饮用药轻灵精巧,甘淡平和,无伤胃之虞,凸显海派治疫特点。方中的5味药材均是国家卫健委颁布的药食同源或保健中药材目录所收载药物,既可以用来防治疾病,又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且使用方便,长期服用对人体无毒副作用。
原标题:《?可以喝的“防疫铠甲”——防疫强身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