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用药
你的选择正确吗?
中医上认为感冒是感受风邪或时行病毒,引起肺卫功能失调,出现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外感病证。
感冒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节为多,且某些感冒有一定的传染性。
感冒的病因
Thecauseofacold
1.六淫气候突变,六淫肆虐,冷热失调,人体卫外之气未能及时应变,以致虚邪贼风伤人。
2.时行疫毒。时行疫毒是指具有传染性的致病邪气,多因时令不正,故使天时暴厉之气流行人间。
3.生活起居失当。生活起居不当,寒温失调所致,如贪凉露宿、涉水冒雨、更衣脱帽等易致外邪乘袭。
感冒的病机
Thepathogenesisofacold
1.外邪侵袭人体,是否引起发病,一方面取决于正气的强弱,同时与感邪轻重密切相关。若内外相因,则发病迅速。
2.病位主要在肺卫。基本病机为六淫入侵,卫表不和,肺气失宣。因病邪在外、在表,故尤以卫表不和为主。病理性质属表实证,但有寒热之分。若感受风寒湿邪,则皮毛闭塞,邪郁于肺,肺气失宣;感受风热暑燥,则皮毛疏泄不畅,邪热犯肺,肺失清肃。如感受时行疫毒则病情多重,甚或有变生他病者。在病程中且可见寒与热的转化或错杂。
辨证论治
1.风寒感冒(外感风寒表证)
症见恶寒发热,鼻塞,流清涕,头项强痛,舌淡苔白,脉浮等。
代表药物如下:
①.九味羌活颗粒——风寒夹湿(肢体酸楚疼痛)
组成: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白芷、黄芩、甘草、地黄。
功效:疏风解表,散寒除湿。
使用注意:湿热证及阴虚气弱者慎用
②.表实感冒颗粒——风寒表实(无汗)
组成:紫苏叶、葛根、白芷、麻黄、防风、桔梗、炒苦杏仁、生姜、甘草、桂枝、陈皮。
功效:发汗解表,祛风散寒。
使用注意: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慎用;风热感冒及寒郁化热明显者忌用。忌油腻。
(服药期间可食用热粥,以助汗出,但勿出汗太过)
③.桂枝合剂——风寒表虚(有汗)
组成:桂枝、白芍、生姜、甘草、大枣。
功效: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使用注意:表实无汗者或温病内热口渴者忌用。
(服药后多饮热开水或热粥,覆被保暖,微汗为好)
2.风热感冒(外感风热表证或温病初起)
症见发热头痛,微恶风寒,有汗或汗出不畅,口渴咽干,咳嗽,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等。
代表药物如下:
①.银翘解毒片——风热感冒(发热重,恶寒轻)
组成:金银花、连翘、薄荷、荆芥、淡豆豉、牛蒡子(炒)、桔梗、淡竹叶、甘草。
功效:辛凉解表,清热解毒。
使用注意:风寒感冒者慎用;孕妇慎用等。
②.桑菊感冒片——风热感冒、咳嗽(感冒初起)
组成:桑叶、菊花、连翘、薄荷素油、苦杏仁、桔梗、芦根、甘草。
功效: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使用注意:风寒外感者慎用等。
③.双黄连口服液——风热感冒(汗出不畅、咽痛)
组成:金银花、黄芩、连翘。
功效: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使用注意:风寒感冒慎用等。
3.暑湿感冒(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
症见恶寒发热。头身困重疼痛,胸脘满闷,恶心纳呆,舌质淡红,舌苔白腻,脉浮缓。
代表药物:藿香正气水
组成:苍术、陈皮、厚朴(姜制)、白芷、茯苓、大腹皮、生半夏、甘草浸膏、广藿香油、紫苏叶油。
功效:解表化湿,理气和中。
使用注意:忌辛辣、生冷、油腻之物,饮食宜清淡;虚证禁用;风热感冒者慎用;孕妇慎用。
4.体虚感冒(素体虚弱又感风寒)
症见身体素虚,反复外感,恶寒发热,头痛,鼻塞,鼻塞,咳嗽。倦怠无力,气短懒言,舌淡苔白,脉弱等。
代表药物:参苏丸
组成:党参、紫苏叶、葛根、前胡、茯苓、半夏(制)、陈皮、枳壳(炒)、桔梗、甘草、木香。
功效:益气解表,疏风散寒,祛痰止咳。
使用注意:阴虚体质、患外感风热者禁用。
5.流行性感冒(热毒袭肺证)
症见发热或高热、恶寒、肌肉酸痛、鼻塞流涕、咳嗽、头痛、咽干咽痛、舌偏红、苔黄或黄腻等。
代表药物:连花清瘟胶囊
组成:连翘、金银花、炙麻黄、炒苦杏仁、石膏、板蓝根、绵马贯众、鱼腥草、广藿香、大黄、红景天、薄荷脑、甘草。
功效:清瘟解毒,宣肺泄热。
使用注意:痰热咳嗽、气喘不宜用。
6.内有蕴热的感冒(外寒内热,表里俱实证)
症见恶寒壮热,头痛,咽干,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厚,脉浮紧或弦数。
代表药物:防风通圣丸
组成:防风、荆芥穗、薄荷、麻黄、大黄、芒硝、栀子、滑石、桔梗、石膏、川芎、当归、白芍、黄芩、连翘、甘草、白术(炒)。
功效:解表通里,清热解毒。
使用注意:体衰便溏者慎用,孕妇慎用。
—END—
以上是6种类型的感冒及用药
内容并不全面
希望通过此次的分享
能为大家选择感冒用药时提供参考
同时也提醒大家
用药前请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
或按照医师指导用药!!!
朋友们!!!
请右下角给点个赞和在看吧!
Thanks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